好邻居陶冶:对未来零售的五点基本判断

文章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6-01-08 原文链接:亿邦动力 阅读(33)


判断一:进入后工业化时代,消费将以体验性为主“
在工业化过程中,我们买的主要是功能性商品,家里没有电视买一个,没有手机买个手机。但经过工业化到后工业化就以体验性为主体了,这时候你家里不缺电视了,但听说小米出了一款电视,就想换一个。我已经有很多西服了,但正好今天看着西服特别喜欢,就买了。这已经非功能性了,买的是体验。
功能品满足的典型需求,对应的是体验性商品或者品牌性商品,比如说无印良品,你就喜欢这个调子,跟价格无关。
五年左右,体验性购物就会超过功能性体验,占比翻过来。”
判断二:在解决体验性上,电商并不具备优势
“电商的第一个价值是解决了跨时空买商品问题,解决的是货物流动本身,就是我在西藏也能第一时间买到北京的商品。不管你上不上班,一天24小时都可以买东西,提供了跨时空便利。第二个价值是,通过信息透明,把一些功能性商品的价格打下来了。
上面这两个价值针对功能性商品,优势更突出,但在体验性商品上优势不突出。因为体验性商品,提供的不是功能是感受。
感受我认为是全渠道的,有的商品可能在网上更好,有的商品可能在线下更好,不一定。比如皇太极去掉这个牌子,放到街上,和任何一个煎饼摊比都没人选它,但是它在网上建立品牌了。
电商不是完全不能承载体验,但是电商的体验是一种细分,不是一种绝对,不是垄断性的。
凡客就是个体验性商品,包括锤子也是。
在互联网上体验很难建立起来,建立不起来就达不到议价。人是一个动物,人的感官是全方位,而屏幕只是一个视觉,未来也许有一天能够传递质感了,摸着屏幕能摸出什么感觉,那当然可以了,那是未来,咱们今天讨论这问题有点早。”
判断三:O2O是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和联网化
“O2O其实是个伪命题,所谓的Online To Offline,涵盖一切,它就很难变成一种所谓的商业模型,它只是一种现象,就是线上线下融合。
在我们看来O2O是一种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和联网化。以前我们必须到店才能解决,现在不用到店情况下也能够解决一部分。比如在好邻居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购买,送货上门。”
判断四:目前到家服务所解决的,依然是功能性购物为主
“家里没大米了,买袋大米,是超市性的购物。我认为现在京东和永辉的合作不一定是O2O,并不是我们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和在线化,它还是在卖货,卖功能性商品。
在德国,阿尔迪是最大的折扣店,它的价格可能只有麦德龙的40%-60%,大概卖1000个单品,就开在靠近社区,比便利店面积大一些,大概500-800平米,卖的全是功能性商品,像德国人喜欢喝的啤酒、面包、熟食、巧克力、糖这些。纯粹的功能性商品它就能够做到量很大,非常低的价格。并且直接对接工厂,去掉中间渠道,做自有品牌。
德国另外一家Rewe超市,是一个体验性超市,它价格可能是阿尔迪的一倍,但同样也很多人去。Rewe里面就是场景更舒服,东西更多,开的地方更繁华。
这两个模式未来都会存在。但从总体趋势来看,在工业化结束了以后,未来肯定是功能性购物要下降,体验性购物会上升。体验性购物一个重要标志是服务,而服务是收费买时间。反过来说,我认为中国的到家业务在你不能收钱的情况下,就谈不上成立。
我认为服务是要收费的,不收费的服务那不叫服务,这是一个重要判断。只要是功能性购物,一定会价格敏感。快餐便当是吃的东西,它本来是天然就有体验性的,但是现在这几个平台,不管是饿了么还是百度糯米、美团,全是便宜,他们已经把一个体验性商品变成功能性商品了,那么未来谁做体验性商品呢,谁做好商品?吃饱不就完了吗。方向不对。”
判断五:在满足体验性上,便利店具有长期价值
“便利店是一个小行业,但又是一个大行业,因为没有哪一个行业的顾客频次能赶上便利店,一个都没有。在中国平均一两天要去一次,像台湾、日本每个人每天要去一次。全日本3000个人一个店,每个店的客流一天大约在1200-1500,这是指全人口,含小孩、老人。
第二,便利店首先是哪儿都能开,哪儿都能去。小学生到老人,都会去便利店,这是覆盖面。
便利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?其实很简单,我们叫做及时需求。其实人的需求很多种,但是及时需求只是其中一种场景。换句话说,我饿了,我渴了,我就想买一点东西吃,仅此而已,这就是便利店满足的功能。
便利店卖东西根本不是在卖商品,是在卖需求和满足,这种满足是体验性的,它是提供服务的。便利店每个店的库存就这么大,总共两三万块钱的库存全卖掉了也没多少钱,所以靠的是服务,有议价,这是便利店的特点。”

原文来自:亿邦动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