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做金融的底气和未来在哪里?
文章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5-05-12 原文链接:艾瑞 阅读(65)
最近看新闻,说的最多就是“谁谁谁做手机了”、“哪家公司又涉足互金了”。一向顺势而为、眼光犀利雷布斯,怎么可能错过了这场盛宴了呢?
顺便说一说,其实人家乐视的“贾布斯”也可以做互联网金融啊,想想整个布局,贾跃亭的大格局观,讲故事的能力,基于乐视网衍生出来的整个体系,做一点互金,让市值再高点,多好的事。
小米做金融,凭什么
硬件生态链的基础
小米是一家以硬件起家的生态公司,目前有报道说,它大概投资了一百家相关产业链的公司。
大家都知道,雷军本人可以说是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。在挑选相关公司时,确实有一套。以大家熟悉的小米充电宝为例,其产于紫米科技。小米在移动电源这个领域,选择了大概10家可能成为小米生态链的公司,然后挑选最好的一家,进行投资,成为控股股东。然后由小米进行包装,再凭借小米的营销,大卖特卖,一下火了起来。
在这个过程中,小米有足够破坏力。投资的企业很容易能从那些山寨厂商中脱颖而出,而相关行业者往往就是经营惨淡了。如果缺钱缺资源,对于相关企业而言,小米会给你足够的资金和资源,让你以月亮的名义,消灭竞争者,一统江湖。
由于前几年,巨头们对硬件这一块都疏忽了。难怪红衣教主说都是“猪一样的队友”这种类型的感叹。
趁着疏忽的这几年,小米智能硬件的生态链框架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了。有了这个框架,小米成为了中国继阿里、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公司。有了电商,互联网金融就有玩的资本了。
小米的护城河
可以从五个维度分析一下小米的护城河:网络效应、无形资产、客户转换成本、供应链控制力、成本优势。
√ 网络效应
这个词通俗的讲就是: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某一个东西时,它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。例如淘宝,使用的客户基数越多,淘宝整体的价值就越大。小米在今年2月底宣布,其小米账户的用户数,已突破1亿,小米相关的服务推出,也就水到渠成。这个对于小米而言,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,是护城河最有效的防御。
√ 无形资产
小米现在是它自称的国民品牌吗?一句“Are you OK”,让大家好好开心一把。但笔者认为,无形资产一般说的是商誉、专利等。商誉的形成由长期的高质量的产品逐渐形成,你可以说可口可乐、P&G、麦当劳有商誉,但对于一个刚刚成立不到五年的公司而言,谈不上商誉;而专利方面,大家一致吐槽最多就是,小米缺乏创新,小米的专利储备,是其发展特别是国际化中的最大软肋。所以在无形资产方面,笔者认为可以忽略不计。
√ 客户转换成本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,今天可能用小米,明天就用上iPhone。消费者们不会因为使用别的手机而受到什么损失。笔者认为,在转换成本这一块,可以认为是零。
√ 供应链控制力
由于相关生态链的企业都是小米的控股企业,他们的兴起都源于小米。因而有充足的理由认为,小米是有足够的控制力的。在苹果面前,即便是强如三星的供应商,很多时候,也要受苹果制约。因而笔者认为,小米在相关供应链上有一定的实力,但没有做到很强大的地步。
√ 成本优势
目前相对于国内的手机厂商而言,小米的供应链、互联网直销模式,大大降低了成本,比较传统的公司而言,小米成本是有一定优势的。
综上,网络效应,积累了足够了的用户基数,积累了相关数据,可以做小米支付与零售金融。
供应链这个领域,基于小米的核心企业地位,在目前火热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里,小米也可以参与其中。类似于阿里小贷、京东贷等。
不过,基因不对,发力晚了点
小米是是一家以硬件整合见长的公司。思考一下目前比知名的互联网金融巨头,能成长起来,多半是源于其原先的经历。阿里的蚂蚁金服、腾讯的金融体系、京东的京东金融、平安的陆金所,都是基于服务起家的公司;而本质上,小米的金融是基于硬件起身。
当然,有人会说到,不是有GE金融、三星人寿保险公司(属于金融企业)吗?但那些都不是这个年代建立起来的,而且出现原因是要不是为了做金融而参加,当时产生这些金融,完全是因为银行不愿意服务,巨头们为了促进销售,服务主业而建立的,因而不具有借鉴意义。
即便是苹果的Apple pay,苹果也是为了更好的其硬件公司的主业,而非做互联网金融。由此,笔者非常担心其文化融合、风险管理的问题。
笔者下载了小米金融APP,体验了一番。结果非常失望,简直就是2013时候的余额宝翻版,而且功能简陋,没有一点新的特色。余额宝当年好歹有一个支付宝的大背景大体系,而小米金融啥都没有。
互金领域,不管是怎么说,小米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追赶者”,一点先发优势都没有。在大数据等征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,靠MIUI系统“偷取”用户数据,确实比一个APP强百倍。但还是积淀不够。即便是苹果也是在Apple ID积累了数十年才开始做一个Apple pay,小米显然在这方面没有优势。
总之,作为一个前瞻性布局、防御性的战略,笔者认为小米金融还是可以胜任的;但凭借此做想成为“互金”巨头,小米还有很长的路。
小米最终将会成为什么公司
在分析小米金融的过程中,笔者类比了几类企业:以欧美公司为例的苹果;以韩国三星电子为例的三星集团;以日本财团为例的银行控股模式。
苹果难成。雷军做小米的初衷,是模仿当时的苹果。在现在看来,小米的供应链是学到了一点皮毛、营销学得有了自己的特色;但在关键领域,如产品创新、用户体验,差之远矣。中国企业学西方的,只是皮毛而已,创新能力难学其神。
神似三菱?小米现在的供应链的生态体系,类似于日本的财团。在日本以财团银行为中心,控股各种关联企业。例如三菱财团,控制着三菱重工,三菱制钢,三菱化工,三菱汽车、三菱电机等。而小米是以小米科技为中心,控股相关产业公司,例如青米、华米、紫米等。
小米投资控股的公司,实际就是资金的流动取向,以小米为核心,控股相关企业,因而“神似三菱”。
形似三星?笔者注意到基于硬件的生态系统和三星的产业链非常相似。
三星有自己的银行、保险、投资管理公司等。 三星在创业初期,做的“三星商社”,到了后来开始涉足三星电子;随着其二代接班,开始多元化,涉足金融等领域。也就是说三星在初期,也是非常低端的产业。而后才逐渐高端起来。
三星在产业链上,涉足电子元件,如CPU处理器、显示屏等;小米的生态链,如智能家居、小米充电宝、小米耳机等。初期的小米和当年三星非常类似,大家也不要吐槽,毕竟产业链的积累,非一朝一夕之功。(CPU处理器和小米充电宝就不要比了)
小米在生态链产业的布局方面,都有是关联产品,类似于三星的产业链,因而“形似三星”。
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小米金融成长为类似蚂蚁金服或者是三星金融等大树时,才可以真正和这些外国巨头一比高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