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电商夜话:“医+药”模式有多烧钱?
文章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6-04-08 原文链接:亿邦动力 阅读(25)
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平台试图通过药品销售实现流量变现,“医+药”成为众多企业的探索方向,但目前尚未看到成熟的案例出现。“医+药”到底难在哪里?4月8日晚,在2015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(西湖)论坛上,包括360健康CEO陈华、道拓医药董事长马健、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等在内的医药电商高管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。
亿邦动力网将几位嘉宾的核心观点整理如下:
360健康CEO陈华:医疗服务平台卖药转化率极低
1、从“医”(指医疗服务平台)向“药”(指药品销售)转化的时候,转化率比想象中的低很多,能有个位数的转化就不错了。
2、做互联网医疗不便宜、不容易,千万别觉得有一定的资源或者有一定的费用就容易实现。目前很多机构在做,有不同的模式,比如挂号、论坛等等。挂号网、丁香园、春雨医生的同仁们,一定有很多苦水可以吐。
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:互联网医疗是勇敢者的游戏
1、“医”和“药”实际上是分不开的,它不像简单的卖饮料、卖烟酒,它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。大家都知道七乐康现在在做“大白云诊”,这个确实是因为(药品零售业务)到了一定瓶颈。但互联网医疗确实是一个烧钱的领域,一个极端的例子,现在很多医疗App为了针对医生推广,激励措施达到了“装一个App送一台iPad”。真的是在玩命。
2、除了前端营销,更拼的还有后端的技术。在技术这一块,做零售的公司更多还是销售思维,但其实一旦转向到平台,就需要真正的“产品、用户思维”。所以如果真的要从“药”转到“医”,在产品端、用户端要花钱,而且绝对不是小钱,就拿我们公司来说,(年薪)上几百万的技术人员都很多个。我想说,如果想做这一块(互联网医疗),没有三五个亿扔掉不眨眼的,最好不要尝试,这确确实实是勇敢者的游戏。
道拓医药董事长马健:互联网问诊难在变现
1、“医+药”模式,试图通过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APP来卖药。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,但只是一个“梦想”。
2、互联网问诊是一个“坑”,尤其是对一些从互联网医药转到互联网医疗的企业来说。我是07年开始探索互联网医疗问答的,难点在于变现,除了把广告卖给医院,其他非常难。
健客网CEO谢方敏:做“药”的终极目标是做“医”“做药还是做医?”其实这是大家探讨了很久的一个话题,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这个命题。我们公司在2011年就注册了“掌上医生”商标,到今天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打造一个移动医疗的公司。在过去的五年中,我们围绕这个目标
一直在奋斗。为了生存,所以首先做了“药”,产生了现金流,带来了利润,使公司活下来了,也获得了政府的青睐。但是我们认为发展的更好,必须要做移动医疗。
我上周在以色列跟中国一个著名的投资人在沟通,他说:“谢总如果你现在要做移动医疗,没有一亿美金你不要干。”他说:“春雨、平安好医生都有三亿美金。”你们干嘛?我当时告诉他,我手上已经有一亿美金,而且我今年可能还会融更多的美金。这条路很艰难,我们需要用很多钱;这条路很艰难,我们需要得到用户的支持。对于我们来说,我们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。
微医集团副总裁芦子贵:乌镇互联网医院+药店怎么玩
医药相连探讨了很久,已经是公认的要关注。我们在今年也是推出了一个叫“乌镇互联网医院+药店合作计划”,这个计划的本质就是把乌镇互联网医院各大能力,预约、在线问诊、电子处方等能力下沉到药店。
我们专门对药店开发了特定的PC版本应用,分配一个企业帐号,如果有病人在药店需要做一些问诊服务的时候,就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去得到我们线上医生的解答。这个体系是我们所构想的大健康的产业闭环:通过线下的医院还有线上医疗的服务体系,为药店提供医疗资源的保障。
好药师大药房COO张移兵:做“药”的最好不要介入“医”
其实我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认同刚刚陈总(陈华)说的话,即:医转药是非常难的。所以我从始至终觉得,我们做药的不要介入“医”的那一端。做健康管理是OK的,因为他没有到“医”的那一端去。我们集团有一个“健康998”APP,做个人健康管理,同时也有“健康998”药师工作室,在每一个药店可以去铺。
原文来自:亿邦动力
下一篇:东风雪铁龙携阿里汽车村淘 推电商专供车
上一篇:大宗商品电商普遍面临的三大发展隐忧